新华社成都7月29日电(记者吴晓颖 萧永航)“实施心肺复苏,双手叠放、手指交叉、手臂伸直,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按压不要太深或太快……”夏日的成都大学校园湖光潋滟、草木繁茂,教学楼内,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世界运动会赛前专项培训,学习医疗急救等知识。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在成都举行。在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23岁的越南留学生阮芳华是其中一员,她就读成都大学绘画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届时,阮芳华将作为赛会志愿者,在世运村为运动员提供语言翻译等服务。
“世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以来,成都大学学生踊跃报名,从数千名学生中选拔出志愿者580余名,其中就包括4名留学生志愿者。”成都大学团委老师潘学飞介绍说,这些留学生志愿者来自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能满足越南语、马来语等多语种服务需求,他们将以周到、热情、专业的服务参与这场国际体育盛事。
今年是阮芳华在成都大学留学的第五年。“我是中国文化的‘铁粉’。”从小喜爱看《西游记》电视剧的阮芳华,对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充满好奇。高考时,她同时被成都大学和越南一所高校录取,最终选择来中国求学。
异国他乡求学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到留学生活很温暖也很充实。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阮芳华告诉记者:“大学汉语老师给我起了好听的中文名字,耐心地教我学习汉语的技巧方法,还请我们去家里吃饭;学校羽毛球社团的小伙伴请我去她贵州老家共度春节,体验了春节做年夜饭、写对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体会到中国人所说的‘多一双筷子,多一份真情’。”
这些美好融洽的瞬间,让她感受到不同国籍、语言的人们之间也有家人一般的温暖与爱。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后,她选择继续在成都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五年来,阮芳华不仅中文水平突飞猛进,还去过中国不少地方,她用手中的画笔绘出大美河山、风土人情,“在世运会上,我将把自己对中国文化和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感知,讲述给家乡的运动员们”。
志愿者们像一座彩虹桥,连接了中国与世界。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志愿者们在进行岗位实训,世运会壁球和短柄墙球项目将在这里举行。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巴拿马共和国留学生罗恩玲,将和其他志愿者服务于该竞赛场馆。
这个热爱打乒乓球、骑行的姑娘,起初会在地铁站迷路,如今自由穿梭在成都,她对便利的交通赞不绝口:“我会中文、英文、西班牙语,期待通过世运会结识各国朋友,向他们介绍这座有大熊猫,真实而多彩的城市。”
奔赴世运,点燃梦想。成都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女生王馨宁不仅是一名世运会志愿者,还被选中成为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的第44棒火炬手。
“当火炬手是我一生到现在最难忘的经历,之前在网上也看过许多国际体育赛事,但是真正参与其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个21岁的马来西亚姑娘语气中难掩激动,“我把活动现场的视频发给家人,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两年前,王馨宁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从马来西亚来到四川求学。初到成都,她就被这座雪山下的千年古都的“双重性格”吸引——能感受到数字经济的前沿脉动,亦有“花重锦官城”的古典诗意,“成都不仅有现代感,还有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文化遗产”。
王馨宁学有余力时还参加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拍摄短片,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和同学们在四川眉山拍摄非遗传承人制作长99米的竹编中国龙,视频获得社会好评,“大家被制作者的匠心打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并喜欢上中国文化”。
“这个夏天,我还会继续通过镜头,把更多‘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在王馨宁看来,火炬手的意义不只是传递火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传递的是团结友谊,传递的是文化交流。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