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和企业,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济南的明湖热电厂,便是这样一个存在。从1983年筹建,到2024年正式退出供热历史舞台,40多年的时光里,它不仅为城市输送着温暖与光明,更是济南城市更新进程的生动缩影。老住户惦记旧地新貌,购房者关注未来环境,让这里的动静都成热议焦点。如今,这片曾响彻机器轰鸣的土地已悄然蜕变。随着今年3月28日济南能源集团成功竞得此地后,地块周边很快矗立起“明湖印”城市展厅,裸露的土地上覆盖着绿色防尘网,几台桩机正有节奏地作业,昔日的能源枢纽,正慢慢朝着新的生活形态转变。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杨千慧
从城市地标到高端住区
“明湖印”展厅启幕引关注
作为济南首个挂牌的“高品质住宅”地块,明湖热电厂地块的变动一直备受关注。7月12日,随着“明湖印”城市展厅正式对外开放,这份关注度迎来了新的高潮。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主要用于向市民展示地块的规划方案、户型设计等信息,尚未形成完整的营销中心。即便如此,也有部分市民前来咨询了解相关情况。在展厅外,记者碰到了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市民张大爷,他表示,“我亲眼看着热电厂从热闹到关停,现在又要变成住宅区了。以后这里肯定更热闹,生活也方便。”张大爷说道。
如今,这片曾终日回荡着机器轰鸣的土地,已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悄然改变了模样。不远处,曾经高耸的烟囱、密布的厂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正在孕育新生的开阔场地,边缘用蓝色围挡圈起,上面印着“明湖印”项目的效果图和“匠心筑家”的标语。地块内,裸露的土地被绿色防尘网整齐地覆盖着,同时几台桩机分布在不同区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发出沉闷且有规律的声响。“这些桩要打到地下几十米深,确保地基稳固。”据现场一位施工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地基打桩工作已完成近三成,接下来将根据天气情况和施工进度,有序开展后续的基础建设工作。
随着基础工程的稳步推进,项目的具体产品规划也逐渐清晰。从具体产品看,项目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约7.99万㎡,将建设15层小高层产品。社区主大门设置在西侧的生产路上,北侧设置有消防入口和车行入口,南侧生产路东街上设置有人行入口,交通规划合理有序。项目共有约475套住宅,据此粗略估算,其住宅的户均建筑面积将在168㎡左右,起步户型建面约155㎡,最大户型建面约300㎡。同时,周边配套的幼儿园、公园绿地等设施也在同步规划中。“这块曾经承担着供热任务的土地,正逐步向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新形态转变。”从事地产工作多年的王野表示。
从“蒸汽升腾”到保利“印”系
土地功能迭代见证城市升级
回溯历史,这片土地的能源记忆始于四十多年前。1983年,济南城市建设加速,集中供热需求渐增,大明湖畔的藕池洼地被选中建设明湖热电厂。历经三年紧张施工,1986年12月31日,3台链条锅炉、2台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济南集中供热史翻开新篇。随着城市发展,热电厂不断升级,供热面积持续扩大,机器轰鸣声成周边居民熟悉的背景音,见证济南变迁。2016年4月,治霾关键期,其拆除两台服役20年的35吨燃煤蒸汽锅炉,新建42兆瓦燃气热水炉,升级环保设施降排放,实现环保节能供暖。2020年,济南供热“一张网”整合,成立济南能源集团,热电厂及换热站纳入其中。能源集团优化热源热网布局,利用黄台电厂余热,承担其原有供热任务,服务周边470万平方米用户。
2022年,明湖热电厂转为调峰备用热源厂,成为应对极寒天气的供热补充力量。随着“石热入济”“聊热入济”等项目的稳定运行,济南的热源供应体系愈发完善,明湖热电厂作为备用热源的作用逐渐被替代。2024年5月23日,对于明湖热电厂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济南明湖热电厂内机器轰鸣,矗立在大明湖畔近40年的钢混烟囱被动工拆除。吊车将作业平台上的油锤挖掘机缓缓升至烟囱顶端位置,随后由施工人员操作机械进行破拆,这意味着明湖热电厂正式退出了济南供热的历史舞台。周边不少老居民特意来到现场,看着烟囱一点点被拆除,有市民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也有市民在一旁感慨万千,这个曾经为城市输送温暖的地标,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它的使命交接。
而这片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土地,并未就此沉寂。今年2月26日,备受瞩目的明湖热电厂地块项目资产包正式挂牌,正式开启了它从能源厂区向城市新地标的转变进程。今年3月28日,济南能源集团资源开发明湖房地产有限公司以56382万元的价格通过竞拍成功获得该地块的开发权,这一结果标志着该地块的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从整体规划来看,该地块住宅地块容积率2.6,土地出让面积28649平方米,须配建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商业、商务金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容积率1.6,出让面积6260平方米,须配建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儿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由济南能源集团与保利置业合作打造,其中“印”系列则是保利置业的高端产品。
从热电厂到老厂房
济南续写工业旧址“重生群像”
事实上,明湖热电厂的转型并非济南城市更新的个例。相较于能源设施的迭代升级,工业厂房的改造重生同样上演着精彩篇章。在济南西部,曾经的重汽老厂区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笔。这片诞生过无数重型汽车的工业热土,如今已蜕变为集商业、办公、住宅于一体的综合体“重汽.翡翠郡”。开发商巧妙地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作为文化景观,那些老旧的机床、生锈的齿轮被精心陈列在广场上,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的生产标语。机床旁的石凳成了居民下棋聊天的聚集地,标语墙下的花坛种满了月季与冬青,钢构门廊下则设置了快递柜和社区公告栏。“重汽老厂区的转型并非‘拆旧建新’的简单模式,而是通过对工业记忆的创造性转化,让旧空间有了新灵魂,它不再是冰冷的生产车间,而是承载着生活、情感与记忆的‘立体社区’。”有业内人士表示。
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城市更新逻辑,在济南东部的工业旧址改造中同样得到了生动诠释。距离重汽老厂区数十公里外的济南钢铁厂旧址,正以另一种姿态完成着华丽转身。这里被精心打造为“钢城文创园”,褪去了昔日的工业喧嚣,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展厅。斑驳的墙壁上挂着先锋画作,宽敞的空间里时常举办各类文化沙龙。曾经用于钢铁锻造的车间,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创意工作室,年轻的设计师、手艺人在此挥洒灵感。而那几座高耸入云的高炉,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巨大的钢铁躯体上被艺术家绘制了多彩的涂鸦,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独特的工业美学魅力,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拍照,感受工业遗产与文创产业碰撞出的别样火花。
除了这些大型工业厂区的转型,一些中小型工业旧址的改造同样亮点纷呈。济南的579百工集,其前身为原电动机械厂。历城东风街道对这里进行改造时,没有选择简单的空间翻新,而是采用“边改造边运营”的创新模式,通过预招商与KOL引流,成功吸引阡陌书店、匠杺社等10余个文化IP入驻,进而衍生出50余个兴趣社群。这里成功从旧货市场转型为“城市青年引力场”,构建起“亚文化共生生态圈”。“这些项目与明湖热电厂地块的更新一样,都是济南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旧有工业空间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济南市城市规划研究院的李工程师进一步解释道,“这种转化绝非简单的功能替换,而是在精准把握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既通过科学规划盘活了闲置资源,让土地重新释放价值,又通过保留工业遗迹、延续空间记忆,守住了城市的文脉根脉。”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